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指的是颈动脉与椎动脉颅外段以及锁骨下动脉和头臂动脉等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
通俗点来讲,颈部的血管就像一个河道,这些脂质斑块相当于一些泥沙或者石块,由于不断增加、沉积、变硬,河流(血管)变窄,甚至出现堵塞,下游河流(血管)就发生了缺水,进而导致一系列症状。
颈动脉为什么会长斑块?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讲,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老,颈动脉内流动的血液一分钟都没有停歇过。流经颈动脉的血流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处形成涡流,血液动力学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漩涡状的血流一刻不停地冲击着分叉部位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如果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高尿酸血症等,分叉处血管内膜所承受到的冲击力就更大,血管内膜时不时就会发生损伤。
在反复的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颈动脉的内膜和中膜不断增厚,颈动脉壁上就长出了斑块。
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是一种胆固醇代谢异常性疾病,是血胆固醇代谢异常在颈动脉壁上的表现。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吸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不健康生活习惯等都是诱发和加速颈动脉斑块形成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并能使颈动脉壁上的稳定性斑块转化成易损斑块,增加中风的风险。
据统计,我国4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超过40%。在被确诊为卒中或短暂型脑缺血发作病例的45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
颈动脉斑块有哪些症状?
大部分颈动脉斑块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常规体检的时候,通过颈部超声发现的。
其典型的表现有:
颈部血管杂音:
医生在给患者进行检查时,会发现狭窄部位可听到血管杂音;一些有经验的临床医生,会通过颈动脉血管杂音的特征,间接判断颈动脉的狭窄位置和严重程度。
缺血性症状:
当颈动脉血管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会导致头晕、头昏、记忆力下降。
(1)脑部缺血症状:
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视物模糊、失眠多梦。
(2)眼部缺血症状:
视力下降、偏盲、黑曚。
(3)短暂脑缺血发作症状:
一过性失语、偏瘫、偏盲等等,一般持续几分钟,大多数患者1-2小时内恢复,少数24小时内恢复,不遗留后遗症,且在影像学检查上没有急性脑梗死证据。
(4)缺血性脑卒中症状:
常见症状为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严重者出现昏迷等症状,且伴有影像学特征。
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
(1)不可控的危险因素:
比如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等。
(2)可控的危险因素:
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代谢综合征、吸烟等。其中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使颈动脉斑块的风险提高至少30%。
哪类人群应该做颈动脉斑块的筛查?
年龄>65岁。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卒中风险人群。
吸烟、大量饮酒、饮食缺少蔬菜水果、腹型肥胖、缺少运动的人。
血脂异常人群。
心血管综合风险评估为中度风险以上人群。
有头晕、眩晕或肢体麻木等脑缺血症状人群。
有动脉硬化家族史人群。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有哪些?
颈动脉斑块筛查方法包括经颅多普勒、磁共振(MRA)、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血管造影等,虽然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颈动脉超声检查为无创性检查,经济、便捷、可重复性好,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
超声检查:
目前在临床上作为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准确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的病变部位及程度、术中及术后评估手术的疗效、血管通畅情况以及作长期随访的检查方法。
CTA或MRA检查:
也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诊断方法,可显示颈动脉狭窄的解剖部位和狭窄程度。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比如穿刺并发症、造影剂肾病等。
颈动脉斑块如何防治?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循证学证据,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手段。
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戒酒;适量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控制体重;饮食上控制热量、低盐低脂低糖;注意补充纤维素和饮水;避免熬夜;保持积极正向的心态和情绪。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需要注意,若患者有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血压过低时会影响脑血流灌注,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0%以下。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个单位,脑卒中增加59%;每降低3个单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约24%。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来说,适量补充叶酸、维生素B6、甲钴胺,能够延缓颈动脉斑块,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高血脂:
对于发现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率>50%)或极高危的患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LDL-C控制在1.8mmol/L以下;高危患者控制在2.6mmol/L以下;中危和低危患者控制在3.4mmol/L。对于多数患者而言,应该在监测肝功能情况下长期乃至终身服用他汀。
抗血小板药物:
卒中或斑块伴有狭窄患者,需结合自身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决定是否需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手术治疗:
大部分颈动脉狭窄患者一般不需要手术,但当颈动脉狭窄程度严重到影响大脑正常血流供应或狭窄程度重且局部斑块不稳,经过严格的临床评估,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
关注“聊城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